从“招商引资”到“择商选资”:新兴产业发展的理性回归
当下,一股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热潮,正以波澜壮阔之势席卷全国。无数开发区与产业园高举转型旗帜,力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无疑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激发内生动力的积极态势。然而,在这片看似繁花似锦、热火朝天的盛况之下,一股脱离实际、盲目追逐的“虚火”正悄然蔓延,其潜藏的资源错配、产能过剩与发展失衡风险,已然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航程中必须警惕的“暗礁”。
一、热潮下的隐忧:盲目跟风不可取
审视当前部分地区的招商实践,一种非理性的“一哄而上”态势令人忧虑。这种“热”,首先体现为脱离实际的“政策热”。一些地方缺乏对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容量及承载能力的冷静研判,仅仅迫于区域竞争压力或盲目效仿外界潮流,便仓促布局,制定宏大的产业规划。仿佛不与几个前沿概念挂钩,便已落后于时代。其结果是,产业布局呈现高度同质化倾向,招商策略与口号频频雷同,埋下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
其次,表现为贪大求全的“规模热”。部分地方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产业蓝图,动辄提出打造庞大产业集群的宏伟目标,却忽视了产业培育的客观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这种脱离市场真实需求、超越发展阶段的大规模投入与政策倾斜,往往导致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宝贵的土地、财政资源被低效甚至无效占用,不仅未能培育出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反而可能挤压本土既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空间。这种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动而非市场内生动力驱动的“热潮”,其可持续性与真实效益令人深思。
二、虚火与真金:发展质量定成败
准确判断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真正的繁荣还是虚火旺盛,需要穿透政策光环与表面数据,审视其内在肌理与核心竞争力。真正的产业之火,必然根植于扎实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成熟可行的市场应用为导向,以完善协同的产业链条为支撑,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增长动能的产业生态。
反观部分地区的所谓“繁荣景象”,其“虚火”特质则显而易见。其一,“虚”在创新根基的薄弱。一些项目虽冠以高科技之名,实则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要么依赖于引进的、并非前沿甚至即将过时的技术,要么仅仅停留在概念包装与市场宣传层面,内在的科技创新含金量严重不足。其二,“虚”在市场需求的脱节。部分所谓的新兴产业产品或服务,要么因成本高昂而难以实现规模化商业推广,要么脱离现实应用场景,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回报与自我造血能力,最终不得不长期依赖政府补贴或特殊政策庇护才能勉强维系。其三,“虚”在要素支撑的匮乏。人才、资本、数据、关键技术平台以及配套产业等关键生产要素尚未有效集聚与匹配,便急于通过优惠政策催熟产业,其结果往往是培育出若干孤立、脆弱的“盆景”式项目,难以形成根深叶茂、共生共荣的“森林”式产业生态。这种依靠短期资源堆砌而非长期市场锤炼与创新积淀的“繁荣”,其脆弱性与不可持续性不言而喻。
三、回归理性发展之路:精准施策是关键
任由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中的“虚火”蔓延,不仅会造成巨量的公共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局部性的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更会挤压那些真正需要支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领域,最终错失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有效扑灭“虚火”,引导新兴产业回归健康、理性、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已是刻不容缓。
首先,强化科学规划与精准定位是前提。 各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剖析自身的比较优势、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明确最适合本地发展的细分产业领域和主攻方向,坚决走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避免陷入“人有我有”的同质化竞争陷阱。招商部门需着力提升专业研判能力,从“装进篮子都是菜”的粗放模式,转向对项目的技术前沿性、团队专业性、市场可行性及与本地产业融合度进行精细化、专业化的评估与筛选。
其次,推动政策激励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是关键。 应改革单纯以投资规模、短期产值等表面指标作为主要奖励标准的政策体系,将激励重点转向对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渠道开拓、产业链供应链完善等长期竞争力要素的培育与支持上来。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评估与高效退出机制,对长期停滞不前、无法实现承诺目标或明显名不副实的项目进行及时清理与优化,释放被沉淀和低效占用的宝贵资源。
最后,着力营造富有活力的产业发展生态是核心。 政府的角色应从根本上实现转变,从主导干预转向优化服务与积极引导。核心任务是着力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打通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链条,促进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必须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那些真正具备技术创新实力、敏锐市场洞察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优秀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优胜劣汰,最终锻造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结语
新兴产业代表着经济结构转型与未来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方向,其战略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我们迫切需要的是能够持续燃烧、带来真正动能与光明的“真火”,而非消耗资源、转瞬即逝、徒留教训的“虚火”。唯有以深沉的理性审视取代浅薄的盲目热情,以扎实的深耕细作替代浮躁的急功近利,以精准有效的服务支撑超越简单粗暴的政策优惠,才能有效引导新兴产业穿越成长的迷雾,抵御市场的风浪,最终行稳致远。让招商引资工作真正回归其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本源,让新兴产业在理性的规划与培育中深深扎根、茁壮成长,这不仅是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智慧体现,更是我们对未来长远发展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与历史担当。
